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无论是电影史上,还是文学史上,这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合作。文学与电影之间的距离从来没有如此贴近过,是文学成就了电影的史诗,还是电影促成了文学的伟大,已经无法分辨。我们见过各种从文学改编为电影的成功模式,也见过电影成功之后,把电影剧本变成文学的,电影文学也由此而生。但是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也不过如此,互相参照,互相影响,却各自独立完成,有时候这两种不同的门类还互相敌视。希区柯克有个狡猾的理论,只有二流的文学才能改编为一流的电影。一流的文学已经深入人心,转换成影像之后可能出力不讨好,固化了人们心目中美好的幻想,惹恼了观众的对原始文本的忠贞。总体而言,文学与电影之间就是这样松松垮垮的关系,它们也许互相成就了对方,但却很少承认这种借鉴。当然,凡事总有例外,《2001:太空漫游》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外:文学与电影打破了借鉴,成就了一次亲密无间的合作,文学与电影互为镜像。

1964年,斯坦利·库布里克有了制作一部外星人电影的念头时,他的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了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卡拉克。库布里克隐约听过这位作家的名字:“据我所知,他是一位隐士,一个住在印度某个地方树上的疯子。”工作人员向他保证,克拉克只不过在斯里兰卡过着平静的生活,不是传言中的疯子。随后给克拉克发了一封电报:“斯坦利·库布里克——《奇爱博士》、《光荣之路》等影片的导演——有意与你合作外星人电影,你有无兴趣?他认为你是一位隐士。”稍后克拉克回复说:“非常高兴和怪杰合作,勿再让库布里克认为我是隐士。”

克拉克从纽约搬到了斯里兰卡,1956年之后就一直居住在那里:一种说法是因为他喜欢潜水,喜欢那里的平静生活;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他的同性恋倾向,移居到这个岛国可以不受美国法律的约束。他没见过库布里克,但是他很喜欢库布里克的《洛丽塔》。此时的克拉克已经是与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以及艾萨克·阿西莫夫齐名的当代著名的科幻作家,他的小说《童年的终结》是同类中的经典,他睿智的写作风格以及看待宇宙未来的独特视角,无论从实用角度还是哲学角度,都激励了一代人。但是接到库布里克的邀请后,他还是有些犹豫,他认为好莱坞科幻电影大多数嗜好探险,而不是追求艺术上的成功。他的作品中还没有一部被改变成电影,他也从未写过剧本,他当时认为电影剧本是非文学作品,不值得关注。

随后的日子,库布里克给克拉克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邀请这位著名的科幻作家与他合作,开始一项新的冒险旅程。关于他想制作的电影,库布里克只透露说,他很想制作一部真正精彩的科幻电影,他将自己对此类电影的痴迷表述为“他相信外太空有生命的存在,以及这一发现将对不久后的地球产生影响。”库布里克建议他们两人应该进一步讨论这部科幻电影的想法。当时这部电影还没有名字,也没有手稿,可供电影改编的小说也没找到,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思,但是这个构思一旦受到新的信息的刺激,就会不断地生长,产生无数新的创意。

尽管抱有一丝疑虑,经过了慎重考虑,克拉克还是接受了库布里克进一步讨论这个机会的建议。他写了一封回信,表示对此事很有兴趣。他不太清楚库布里克是想和他合作写一篇原创的剧本,亦或是想将他出版的作品改编成剧本。为了做好准备,克拉克认真地阅读了很多他以前写的小说。他觉得一部构思巧妙的小说很适合被改编成电影长片,因为在改编成电影过程中,小说的内容会被删减很多。这篇小说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前哨》。这部小说是为了参加英国广播公司剧本的比赛而创作的,虽然并没有获奖,但仍然在1951年出版。

这是一部只有九页的小说,讲述的是外星访客在人类出现前就探索过地球的故事,小说结尾处的结论是,地球总有一天会被外星人占据。在小说中,外形访客在地球上留下了印记,克拉克将它描述为“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字塔的建筑物,有两个人那么高,嵌在一块岩石里,像一个巨大多面的钻石”。《岗哨》是一部富于智慧和推理的小说,对电影来说,它是一种能引起思考的意象。

1964年4月,他们第一次见面就天马行空地讨论了很多话题,几次交锋与试探后,最终决定两人一起创作一个电影剧本。剧本使用了克拉克的短篇《前哨》为开端,对其进行改编和扩展。但是库布里克对这部“众所周知最好的科幻电影”有层出不穷的新想法,他不想写传统的电影剧本,他觉得传统的剧本不能传达导演的创意。他向克拉克提议说,他们先共同创作一篇有可能改编成电影的长篇小说,然后他在从小说中发展出一个可供拍摄的剧本。当时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种奇特而新颖,充满创意的合作方式会产生多么深远的意义,也没有想到这次合作有多持久。克拉克在后来的回忆中说:“他想制作一部有关人与宇宙关系的电影——这一主题以前在电影史上从未有人尝试过,更不用说有所成就。斯坦利决心创作一部艺术作品,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震惊、敬畏——甚至可以说恐惧。”

为了这部2小时40分钟的电影,克拉克从1964年5月底开始写作,一直到12月24日圣诞节前夕交稿,从他后来的日记中我们能够了解他当时紧迫的工作状态,一直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掺杂着噩梦与失眠,他总担心写不出合适的情节。但是当年年底交稿后,库布里克欣喜若狂,他甚至对克拉克说:“我们拓展了科幻小说的边界。”小说以主人公戴维·鲍曼进入“星际之门”结束,但却没有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结局。对库布里克来说,小说已经基本符合了他的预期,而对卡拉克来说,这部小说还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有了小说初稿,克拉克开始了他更为繁重的工作,对小说进行修改和补充。这部小说将成为电影剧本的基础。在修改过程中,库布里克否定了他之前曾经认可的某些章节。没有什么是最终定稿,因为库布里克为了满足电影拍摄也的需要,想法也不断地改变。克拉克全程参与了电影剧本的改编工作,对于库布里克来说,只要电影没有拍完,小说与剧本永远没有臻至完美,他会一直有新的想法冒出来,要求克拉克改写小说和电影剧本。1965年12月,当克拉克终于把终稿交给库布里克。库布里克打电话给克拉克,说他不喜欢里面的对话——他觉得初稿太过于啰嗦。库布里克希望这部电影更多地通过影像和声音来表现内容,而不是语言。最终,在这部长达139分钟的影片中,只留下了46分钟的对话。后来库布里克对这部电影进行了解释:“因为它本质上是一场非语言的体验,它试图更多与潜意识及感觉交流,而不是智力。我认为,那些不会用眼睛观察的人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他们只会听,但这部影片中他们听不到什么。那些不相信他们眼睛的人不会欣赏这部电影的。”

这本小说的出版工作一拖再拖。1966年6月份,克拉克就试图说服库布里克同意出版小说的手稿,库布里克没有同意,他希望接着修改小说,但是拍摄电影的压力使他没法再继续这样做。克拉克坚持他是小说的作者,有权利宣布小说已经完成。克拉克因为不断地修改这部小说的手稿而损失了1500万美元的佣金,这让他背负了很大的债务,压力很大。最后库布里克让步了,宣布小说定稿,但是提出了下面的条件,接下来的几周里,他还是有权修改小说,并做出记录。事已至此,克拉克满怀信心认为已经拿到了最终的修改版本,于是让经纪人安排出版事宜。1967年四月底,克拉克签订了交易合同:条件是在电影放映前出版这本书。但是库布里克还是不愿意在这个合同上签字。库布里克对完美的嗜好以及这种固执的做法完全粉碎克拉克早日结束手稿的希望,也不再寄希望于库布里克在出版合同上签字。他意识到,除非这部电影完成了制作,否则他不要想出版这本小说。可是这时,完成电影的拍摄仍然是遥遥无期。直到1968年2月,他们合作的第四个年头,电影上映前夕,小说版《2001:太空漫游》才终于出版问世。克拉克在上面题词说“献给斯坦利·库布里克”。这本书不是电影的改编,而电影也不是对这本小说的直接改编,因此库布里克用“变化中的小说”这一新的形式称呼它。

美国电影研究专家文森特·罗布伦托曾经这样分析这部小说与电影中的不同:“这部电影主要还是一种视觉上体验;,而小说中有很多细节充满了叙述性的结构。小说可以作为读者对这部电影的向导,为他们解密其抽象和象征性的本质。对很多读者来说,它是理解巨石的意义和鲍曼星际之旅的钥匙。电影和小说互为补充,影迷们看了小说发现新的信息后会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观看这部电影。”

克拉克也经常说:“想要看明白电影,我给你们开个药方:先读小说,再看电影,再重复操作。”自从1968年《2001:太空漫游》出版后,它已经被重印了上百次,销售出了千万册。克拉克随后又续写了这个系列的故事:1982年出版了《2010:太空漫游》、1987年出版了《2061:太空漫游》、1997年出版了《3001:太空漫游》,他们与《2001:太空漫游》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太空漫游”四部曲。但是谁都知道,如果没有《2001》的成功——用克拉克的说法,电影与文学“相互激荡”的成功——这部科幻文学史与电影史上都将缺憾一部经典之作。

库布里克同克拉克的这种奇特的合作模式创造出了他们生命中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库布里克曾经评价克拉克说:“阿瑟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赋予一片死海以深刻的含义。他的想法创意无限,对这个世界来说多多益善。他想象力丰富,聪明睿智,知识广博,还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的特质揭示出了他生命中更多的东西。”克拉克始终保持着这种对外在世界敏锐的好奇心,他总是认为在他卷轶浩繁的科幻小说里,他不是在预测未来,而仅仅是在推理。科幻小说的意义永远不在于去谈论什么一定会发生,而在于去追问什么可能发生。

思郁

2013-7-9

“太空漫游”四部曲,【英】阿瑟·克拉克著,郝明义等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5月第一版,定价:198.00

话题:



0

推荐

思郁

思郁

8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无毛、两足、爬格子动物。 QQ:122108929 MSN:ygy8245@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