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的电影一向都是韩国电影中的异类。我很不喜欢韩国主流电影中那种喧闹的氛围,近些年所谓的商业大制作大都有一个肤浅的价值观支撑,那些简单的爱情轻喜剧更是助长了韩国电影的弱龄化倾向。但在金基德的电影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韩国,那个更为震撼与真实的韩国,他的电影中有着复杂难描的人性,有着突如其来的暴力,有着触探各种道德底线的尺度,有着沉闷与压抑的风景,甚至那那种刻意的宗教意味都是别的导演难以企及的。
《圣殇》是金基德的第十八部电影,曾荣获第六十九届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狮奖。但是在我的观影经验中,这部电影其实并不算他最为出色的作品。这部电影的优点与缺点几乎同样的明显。几乎每个人看到最后一幕那血淋淋的一路拖曳的自我赎罪都会被震撼到,但是从另外一角度看,这部电影的题材还是过于讨巧,宗教训诫和救赎教化的意味过于明显。这种刻意的做作反映出了导演一种创作态度,那就是主题先行,根据一个救赎的概念填充各自需要的素材,反而导致了电影本身陷入了僵局。
这部电影最初尽量选用日常的场景,对韩国工业化后的底层人物生存状态有着病态的刻画,但是这种日常生活的场景与大都市的繁华格格不入。我们跟随男主角江道讨债的视角,对一种底层小人物挣扎在生与死边缘的原生态描述进行了一种全景的扫描。而后这种日常化的场景随着一幕幕的暴力场景逐渐升级,日常化越来越少,电影性的态度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我们看电影容易全身心投入,觉得那是生活不是电影。而观看《圣殇》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抽离化的过程,开始我们觉得是真实的,越往后看越觉得这是一部电影。这种刻意制造的距离,就是反省的距离,就是训诫的距离,就是一种反思电影的教化手段。金基德对影片这种刻意处理,似乎就是为了让我们察觉到这是一部电影,不是需要我们投入,而是需要我们反躬自问,扪心自问。复仇的结果是为了救赎,就如同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信耶稣得永生”的字样,一种自我的救赎。
《圣殇》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二十岁的江道,无父无母,无家无伴,以************为生。他************的方式十分残忍,把借债人的肢体打残,然后用早就准备好的保险书理赔,支付债款。影片中对那些过于暴力化的场景并未过多的渲染,只是通过江道那种凶狠的眼神,残暴的神情进行了暗示化处理。那些被江道讨过债的人无不对他恨之入骨,但是江道似乎从不在乎别人对他的憎恨和报复,他一无所有,才会无所畏惧。直到有一天,一个女人出现在了他的生活,自称是他的母亲。江道抗拒着这个女人的出现,不断地折磨她甚至强奸她,都没有让她改口。影片中最为残暴的一个场景其实不是江道打残别人,而是自残。为了让女人改口,他割了一块自己身上肉给她吃,说她如果吃下了这块肉就当她是真的母亲。女人吞咽时候的表情恐怖而恶心。这个场景已经将影片中的宣扬宗教救赎的意味展露无疑。
江道试着接受了他的母亲,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残暴,他开始变得些许温情。于是,在下一个场景中,当他的讨债人,一个即将当父亲的年轻人,一个梦想着双手弹吉他的人,要求江道废掉他的双手还债的时候,江道第一次犹豫了,最终没有下手。母亲的重新出现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他身上的那种源于黑暗的暴虐与野性变得驯服。电影中有一幕,他晚上跑到了母亲的床上,像个害怕黑暗的孩子一样蜷缩在一起。而母亲——正如大多数母亲的做法——严厉里斥责了他,让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一个人去睡。为什么一个孩子似的人也可以成为暴怒成性的人?是不是人性中都有两面或者多面,当我们没有文明的驯化,没有父母的教化,就可能误入歧途?金基德实在批判一种工业主义对传统的摧残么?
如果电影中只是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就绝非金基德的风格了。电影中的复仇之意在于,我们开始意识到了母亲的突然出现有着她不为人知的目的。她是一个儿子的母亲,也是一个替儿子复仇的母亲。她认了仇人为子,只不过是为了让他得到爱,然后再残忍地把爱夺走。这种从拥有到失去的落差是从未得到父母之爱的江道最无法承受的。母亲过来复仇,却以爱的名义。于是,电影的后半部分,当母亲失踪后,江道一路寻访他以前打残的讨债人,我们跟随着他的视角看到了那些人千疮百孔,家破人亡、难以为继的破烂生活。他们从未消除过对江道的恨,甚至在下一代身上也灌输着对这个魔鬼的憎恨。一路行来仿佛苦行僧的修行,在那个寺庙的场景中,坐在轮椅上的僧人苦苦张望着外面的风景。江道努力帮他抬起来,让他看到了外面的天。这又是一个暗示性极强的宗教隐喻。江道找到了母亲,母亲在他面前死去,他也发现了真相。母亲的复仇让江道开始醒悟自己犯下的罪孽。在影片的最后一个场景中,他身缠铁链,默默爬到了卡车地下。凌晨时分,那个诅咒他被石磨碾死的女人发动了卡车,拖曳着他行走在救赎的血路之上……
有人把《圣殇》与伊朗的《一次别离》相比,其实这两部电影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一次别离》是那种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它所有的场景都是日常化的,所以造成的冲突更为内在,源于文明,止于伦理情感。但是《圣殇》却是那种从日常过度到电影的电影。《一次别离》制造冲突是为了让观众更加投入其中,而《圣殇》制造冲突是为了让我们距离电影更远——从一个合适的距离全面打量这部电影蕴含的宗教情结,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也罢,哀悼传统主义田园的丧失也罢,复仇所能反映出来的是一种自我的救赎。通过寻找失落的爱复仇,又通过爱的失落寻找救赎。人生的一次圆满在得与失之间求得了原谅。
思郁
2012-11-14书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