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2年08月20日 08:50

《欧洲文化史》的深情与遗憾

《欧洲文化史》的深情与遗憾


 

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曾经说,写文化史最严重的一个困难就是,为了让人便于理解,必须把那些伟大的知识发展过程分成许多单一和往往近似武断的范畴。在我的阅读经验中,历史的编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担忧,它应该是一项合作的事业,但是大多数历史学家却愿意单打独斗。我的矛盾心态来源于两个方面,合作撰写的历史总觉得缺少了个人特色,显得平庸;而单人撰写的历史著述又受限于个人的视野和能力,能凸显出独创性,缺少全面...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14日 09:01

《听风者》:香港导演的红色电影

麦兆辉和庄文强是近些年香港导演北上之中转型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对内地电影市场有着敏锐地观察,也心知肚明审查制度的严苛。他们选取的电影策略一种还是古装动作片,比如《关云长》。但这部集合了甄子丹和姜文这样大腕的大制作在口碑和票房的失败在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港台文化中关二爷的形象缺乏更深层的理解,对两岸的文化的差异缺乏认知。戏说关羽不重要,但是别太离谱了。

麦庄组合的另外一种尝试的策略成功了,就...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14日 08:59

沉重的肉身,肥胖的中国

沉重的肉身,肥胖的中国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才发现肥胖成了一个问题?在我们惯有的意识中,以肥为美的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经历了饥馑年代的恐惧,贫困成了无法剥夺的耻辱身份,记忆中留存的只有对饥饿的记忆。在父辈与我们这代人之间,有种重要的区别,他们对土地有着近乎依赖的感情,对吃饱饭的渴求大于任何其他欲望的追寻。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印象,离家很久后,回到家里爸妈总是用心疼的语气,说我们看着又瘦了,实际上我们越来越偏向...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10日 09:23

读书记:伟大的细节

63

道歉,是使抄袭行为合法化和正当化的一种仪式。

忏悔亦是如此。这正是强迫别人忏悔更没有意义,因为就连自己真心的忏悔都有作秀的痕迹。

64

《辛特勒名单》中,辛特勒在最后进行了忏悔,他说本来可以拯救更多的人,但是由于自己的虚荣与奢侈,浪费了很多钱,没有来得及拯救很多的人。这是我觉得这部伟大的的电影唯一瑕疵之处。

我们应该意识到,辛特勒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是个带有缺陷的人,酗酒、赌博、玩弄感情...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07日 10:26

古人的智慧

古人的智慧

 

“今天只有哲学教授,没有哲人。”梭罗的这句名言印在书的内页里,仿佛昭示着一种哲学的荒谬。

我相信不止一个人会这样认为,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哲学正日渐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架空哲学的概念,进行空洞的论辩,逻辑的推演,上升至一种理论或者流派,这就是哲学。我们通过哲学史来学习哲学,通过哲学家的语录了解哲学,通过某种奇特的体系建构进驻某种哲学流派,通过一个个概念的梳理迷失在各种哲学主义之中……

哲...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31日 11:09

罗兰·巴尔特的爱与死

罗兰·巴尔特的爱与死

 

1980年2月25日,罗兰·巴尔特刚参加完了一场“大人物”的聚会,聚会的组织者是后来的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中午用餐后,巴尔特步行返回法兰西学院。他走在路上,明显有些心不在焉,到学院的对面,正想穿越斑马线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小卡车撞到在地。随后到达现场的救护人员没有在这位伤者身上发现任何证件,只找到了学院的工作卡。警察随后到学院询问时,有人通知了米歇尔·福柯,福柯前去确认了伤者就是巴尔特。

...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27日 10:11

王永年:与博尔赫斯相遇

王永年:与博尔赫斯相遇

 

第一次读博尔赫斯是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的那套《博尔赫斯文集》,本来是三卷本,被朋友顺走了两本,手头剩下的只有一本文论自述卷。因为经常地翻阅,里面的书页已经散掉了。我现在有了不同版本的《博尔赫斯全集》,但这看似薄薄的一册,对我而言仍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人与书的相遇,看似偶然,回味起来,总觉得冥冥中似是一种缘分。在我现如今的阅读谱系中,博尔赫斯的位置是唯一的,他是我心目中无限文学...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24日 00:21

侵袭的家园,失落的乡村

侵袭的家园,失落的乡村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

其实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以这样熟悉的句子开头一篇文字。只是想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来自何方,家乡在哪里。但是这种提醒,同时又是一种很无力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这种强调,预示着我已经远离了自己的家乡,隔膜着自己的邻人。每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回家也仅仅是小住,对周围的环境漠不关心,最多是陪陪逐渐老去的父母,从他们简单的言语中了解乡村生活的真相。

其实已经没有...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23日 09:30

“我给你文明,你逼我野蛮”

台湾导演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从开拍之初,到上映期间都事故不断。先是投资估量不足,几次中断,难以为继;后是电影的剪辑与片长出现了严重问题。迄今为止,已经先后出现了五种不同的剪辑版本:威尼斯电影节上的150分钟的版本遭到了恶评;参选奥斯卡外语片评选的155分钟版本,遭遇稍微好些;香港上映时又出现了109分钟的版本;内地上映的版本注明的是153分钟;台湾上映时,分为了上下两部,276分钟超长版……

我看到的应该就...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20日 10:41

罗杰·伊伯特:影评的力量

罗杰·伊伯特:影评的力量

 

“过去的二十五年里,我可能已经看了一万部电影,对其中的六千部做过评论。其中绝大多数我都已经忘记了,我也希望能这样。”罗杰·伊伯特在1992年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中说,“不过,那些值得记住的,我都还记得。它们都被放在了我脑海中同一个架子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老电影……之所以这么说,还有一层意思在于老电影已经摆脱了时间的牵绊。”

多么迷人而有力的说法。十年过去了,罗杰的声音和他的大拇指(“Thumbs up”...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16日 12:00

中国律师:模糊的存在

中国律师:模糊的存在

中国古代并没有官府所认可的辩护人,或曰律师制度,中国人传统上信奉的是一种孔子“无讼”思想,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就算有了争端,要不是尽量以息事宁人为己任,实在搪塞不过去,解决争端的方式往往是家族式的,私下里解决。当然,事情闹大了,也得找官府,这个时候帮人写状子打通关节的,叫讼师。人们对讼师的印象往往很糟糕,说他“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并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总之是舌灿莲花,能说会道,经常两...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13日 13:02

你还喜欢读鲁迅吗?

你还喜欢读鲁迅吗?

近些年的鲁迅研究似乎不太热了。

遥想当年研究鲁迅的四位大牌学者,钱理群退休后,他的愿望是回到中学教书,跟青年学子们有所接触,这个小心愿似乎也没能达成。最近关注到他的行踪,是五月份在一次大学研讨会上语惊四座,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他更为关注的是青年学子的教育问题。

还有大...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09日 15:02

倒退年代,我们寻找共识

倒退年代,我们寻找共识

2012年有部即将开播的美剧《革命》,很令人期待。导演是两部《钢铁侠》的导演乔恩·费儒,编剧中赫然写着J·J·艾布拉姆斯的大名。有了这两位名导操刀的剧集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最令我感到好奇的还是迄今未披露完整的神秘剧情:未来的某一天,上帝突然落下了世界电源的总开关,整个世界失去了动力,陷入了黑暗,人类猝不及防地回到了远古时代。他们重新拾了起以往的生活方式,打猎、捕鱼、开垦、种植,回到了田园生活。每...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07日 12:21

《搜索》:只有批判,没有反思

2005年,陈凯歌的《无极》上映后,胡戈制作了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从而引发了导演与网络之间的舆论争端。陈凯歌对胡戈的批评“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到现在还让人记忆犹新。几年后,陈凯歌开拍《搜索》,同样也是因为网络事件引发的一悲剧事件很难不让人联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我的一个疑问在看《搜索》之前已经产生了,如果自认为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你还能在影片中用客观的视角讲述好一个故事么?

如果...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04日 12:24

结构主义的狂欢

结构主义的狂欢

1980225,罗兰·巴特受邀参加了午餐聚会,饭后步行回到任教的法兰西学院,在学院对面穿过马路时,被一辆行驶而来的卡车撞倒在地。奇怪的是,当时的巴特被检查出只有轻微的伤害,但一个月后却在医院不治身亡。

19801116,路易·阿尔都塞掐死了自己的妻子。随后法庭判决他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随后把他强制送到了巴黎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同时解除了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教师职务。1990年,阿尔都塞突发心脏...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04日 10:18

冯象谈读书

冯象谈读书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九十四岁时参加座谈会,精神矍铄,敏锐如斯,与人言谈交锋仿若壮年。会上有人问他可有长寿秘诀,他回答说:读书,我每五年把莎士比亚全集从头至尾重读一遍!

这个“读书长寿”的段子源于冯象的《政法笔记》。在这本通篇谈论正义与法律,圣经与伦理的文集中,这篇名为《不上书架的书》小文章,虽然不起眼,但是很有趣。冯象说他少年远游,长期居无定所,平时很少买书。就算如此,家里依然填满了好几...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04日 09:42

阅读的困惑,变异的风景

阅读的困惑,变异的风景

 

 

 

 

之前跟朋友聊天,他提及了一种阅读上的困惑,即那些传承下来的经典很多都不好看,仿佛行走在一条磕磕绊绊坑坑洼洼的道路上,随手会跌倒。那种单纯的在路上的快乐心境在阅读过程中被扼杀掉了,阅读成了绝望的探寻。他的问题是,如果读一本小说,没有让人觉得愉悦,反而让人厌恶、讨厌、困惑、惨不忍读,这样的小说还算是好小说吗?

不可否认,愉悦是衡量小说的一种标准,但是很多让人愉悦的小说并不...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03日 08:50

《饥饿游戏》:反抗的力量

 

看到很多有人都这样问,把深作欣二的《大逃杀》视为经典之作的影迷,还有必要再去看《饥饿游戏》吗?

看什么电影,喜欢什么电影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事情,本来也没必要统一口径。但是这个问题还是折射出了某种心理,即,至少从剧情上看《饥饿游戏》与《大逃杀》还是很多类似的地方,具有某种形式上的可比性。比如背景都是未来世界,少男少女们被选中成为贡品,放逐到某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互相杀戮,直到最终一人胜出。多少年前...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02日 15:42

文化及其敌人

文化及其敌人

据说,“文化”(culture)是英语中最为复杂的词汇之一。这个词的源初意义是指农业耕作,或对自然生长实施的管理。在现代意义上使用这个词汇,最早可以推演到文艺复兴时期,弗朗西斯·培根就曾经谈到过一种“心智的栽培与施肥”。直到十九世纪,“文化”的意蕴开始变得多变和扑朔迷离起来,英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在《关键词》中梳理这个词汇的演变历史,至少指出“文化”在现代意义上的四种含义,每种各不相同暂...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02日 15:29

饥馑年代的阅读与王小波

饥馑年代的阅读与王小波

 

我猜想着,每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王小波。有人喜欢他的小说,有人喜欢他的随笔,有人对他写给李银河的情书痴迷不已。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小波依然以缺席的方式存在着。我丝毫没有夸大的意思,每每想到那头特立独行的猪,心里就充满了无比的欢乐。没人喜欢过一种被安置好的生活,一头猪也会用奔跑的方式反抗自己被宰杀的命运,何况我们这些自视甚高的人类。王小波用这种独特而幽默的方式解读着自己荒诞不经的人生。

...

阅读全文>>